会议专题

中国城市形态对雾霾的影响及演化规律研究--基于地级市PM10年均浓度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现持续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现象,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引起了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传统上国内对雾霾的研究关注污染物来源、排放及污染物形成、传播的过程及扩散的气象条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际文献对于空气质量的探讨也开始关注城市本身因素的影响,认为好的规划和不良的规划会影响到长期的空气品质和市民健康.本文从城市形态视角入手,基于2001-2011年地级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中的PM10和城市形态相关数据,采取带有空间变量的回归模型考察城市形态因素对雾霾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小城市、东部城市和南部冬季供暖区之外的城市平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低,同时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高度自相关,并且随时间变化自相关更显著.在控制城市规模和所在区域后,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二产比重、污染性产业规模、工业能耗、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会对空气质量起到负面作用,而公共交通供给、液化气等替代性家庭能源、公共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则对空气质量起到正向作用.这表示通过优化用地布局、提倡公交先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城市规划政策引导良好的城市形态,可以对提升环境品质和公共健康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雾霾污染 城市形态 可吸入颗粒物 年平均浓度

张纯

北京交通大学

国内会议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海口

中文

1-15

2014-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