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区分桉树无性系幼苗的研究
本次试验采集了17个桉树无性系幼苗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并尝试对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分析.接着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做了聚类分析,由于在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中应用无性系具有获取最大遗传增益的潜力;避免因实生繁殖产生的分化;缩短改良周期等诸多好处,所以大量使用无性系是桉树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然而,从理论上科学详细的对不同来源的无性系进行分类是有效并持续利用桉树无性系的基础工作。本试验研究了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区分不同无性系桉树幼苗的可行性。从预处理后的桉树无性系幼苗近红外图谱来看,各无性系在多个峰位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说明,完全可以依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桉树无性系幼苗的区分。桉树无性系幼苗近红外光谱信息的聚类分析结果从数据上验证了光谱信息与事实的吻合程度,进而从数据上说明了该项技术用于桉树无性系幼苗区分的可行性。主成分分析结果在区分不同无性系时不是很明晰,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参试无性系的亲本比较相似,无性系的差异可能不是很大。另外,此次试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区分桉树无性系幼苗做了定性的分析,要真正发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还必须采集大量样本指标的常规法测量数据,这样就可以建立未知样本的预测校正模型,从而实现近红外技术的瞬间预测目标,这一工作会在后续研究中继续进行。
桉树 无性系幼苗 近红外光谱技术 植株区分
卢万鸿 曹加光 罗建中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湛江524022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91-296
2011-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