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对广州2010年5月7日槽后大暴雨和2010年5月14日槽前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7”大暴雨主要受500 hPa高空槽后西北气流、850 hPa切变线共同作用,与典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不同的是槽后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上,对层结不稳定起到增幅作用;”5.14”大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属典型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特征,在冷平流过境过程中,锋面附近的超级单体直接造成了广州第二个降水峰值,两个短时强降水峰值还与中空两次波动密切相关.两次大暴雨过程都是由带有超级单体的飑线引发的,前者飑线长度更长,强回波范围更大,超级单体更多,降水强度和累积降水量更大,这主要缘于”5.7”槽后强西北气流使其中高层垂直风切变比”5.14”大暴雨高出近1倍,东部强雷雨大风也由其引发;飑线维持和发展的机制不同,前者通过补充合并两广交界处不断新生对流单体,后者则是通过吸收合并其移动前方、沿近地层辐合带新生单体,得以维持和发展.

大暴雨过程 高空槽 环境条件 雷达特征

伍志方 曾沁 叶爱芬 吴乃庚 李怀宇 庞古乾

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 510080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3-61

2010-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