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强降雨过程分析和预报技术探讨
2010年7月19日至8月底,我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和辽宁省先后共出现10次强降雨过程,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降雨具有过程频繁、降水量大、落区重复的特点.利用地面、高空、卫星、雷达等常规观测资料和地面区域站资料及T639、NCEP FNL业务全球分析资料针对上述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而异常的环流形势导致了较强偏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吉林中东部和辽宁中东部交汇,形成持续不断的降雨过程;造成强降雨的主要高空系统有低涡(切变)北上类和冷涡(低槽)东移类,两类的环流形势特点、水汽来源、冷空气作用不尽相同;两类中的个例分析表明,降雨云团反复生成并经过同一地区是造成较大累积降雨量的主要原因;两个个例的对流云团生成机制不同,7月20日过程对流云团发生于沿低空急流带上超地转偏差风辐合区、高空冷锋前部的上升运动区和位势不稳定区,7月27日夜间过程的上升运动主要是近地层锋面抬升即冷暖空气辐合的结果;生成后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可用Corfidi向量法判断.上述分析结果对东北暴雨预报具有参考价值,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我国其他各地的暴雨分析和预报.
降雨过程 预报技术 洪涝灾害 环流形势 Corfidi向量法
孙军 代刊 樊利强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2-121
2010-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