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肠炎到肠癌

结直肠癌(CRC)是位于仅次于肺癌、乳腺癌的全球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50岁、体力活动缺乏、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及遗传因素、结直肠腺瘤以及炎症性肠病(IBD)病史。为了进一步研究肠炎与肠癌间的转化,人们建立了动物模型模拟从肠黏膜炎症、肠道免疫失调状态到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研究分析SCC和CAC的发病机制,发现SCC的发生源于基因组不稳定,可分为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SCC起源于局灶性损伤不同,CAC往往起源于多灶性损伤。慢性炎症状态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一些因子除了参与炎症反应,对肿瘤发生发展也有影响;慢性炎症通过诱导基因突变,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形成等途径促进肿瘤发生。对慢性肠炎患者定期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预防CAC发生的有效措施,能够降低IBD患者CAC的死亡风险。

结直肠癌 肠炎 发病机制 临床应用

姒健敏

浙江大学医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七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

北京

中文

63-68

2010-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