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水化与微观结构
运用红外光谱分析(IR)、SEM-EDXA及压汞法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以钢渣粉、超细粉煤灰等作活性组分制备的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水化和微观结构.RPC试样的热养护温度在20~90℃范围内.结果表明,不同热养护温度下的大掺量矿物掺合料RPC均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其最可几孔径都小于10nm;热养护温度与养护时间对大掺量矿物掺合料RPC体系的徽观结构有较大影响,提高养护温度或延长养护对间均能促进复合体系的水化反应,使其微观结构的致密性增加,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化产物的Ca/Si比.这主要应归因于热处理对矿物掺合料火山灰反应的促进作用,以及复合体系的次第水化效应.
建筑工程 活性粉末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水化效应 微观结构
彭艳周 陈凯 丁庆军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 443002;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国内会议
混凝土低碳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87-193
2010-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