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教学中应渗透学科发展前沿,选修课教学中更应关联学科基础知识
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各院校近年来相继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案、课程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新一轮大幅度的修订与调整.就化学类各专业来说,总的趋势是较多地压缩了课堂教学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包括研究型或创新性实验);压缩了基础必修课比例,增大了选修课比例.笔者曾在第十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就化学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问题进行交流,列举了化学基础课教学应注意的七个问题,指出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如果能随时注意学科基础知识渗透,选择性地对具有代表性的新现象进行“解剖麻雀”式的理论分析,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示范,学生日后遇到复杂的新现象时,就会自觉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新现象?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用什么样的物理模型或数学语言来高度抽象概括?这样的思考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
高等师范院校 化学专业 选修课 教学模式 学科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
王文亮 王渭娜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安,710062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22-25
2010-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