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丹阳当涂说辨正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对当涂说的有关问题加以分析考察,以便正确认识该说矛盾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促进楚丹阳地望的深入研究和解决,奠定有利的基础。楚丹阳当涂说虽然源于《汉书·地理志》,在有关丹阳地望的诸说中出现最早,但论据薄弱,去史实尚远,不仅与西周初年始封之楚位于周之“南土”的地理形势不合,亦与当时周楚关系较密、往来较多的历史背景不符。班固此说,当因名称相同,一时疏忽,混淆了汉丹阳县与楚丹阳之间的关系,不足为凭。郭沫若先生根据《禽簋》,《令簋》铭文和《逸周书·作雒篇》的有关记载,提出楚即淮夷,源于东方,周初时居于淮水下游的观点,得到部分学者的赞同,且将其与楚丹阳当涂说联系起来,推论楚民族本在东方,与夷、徐等同族,因周人的压迫和气候变化,西迁于江汉地区。然据进一步的研究,《禽簋》器铭与伐楚无关,《令簋》所言虽是伐楚,但为昭王南征之事,与周公东征践奄完全不同。《作雒篇》所载,确为周公东征伐东夷的史实,但亦与楚人无涉,至于“熊盈族”当包括楚人在内的看法,实为误解。总之,这些材料,既不能说明楚为淮夷,周初居于东方,更难以印证楚丹阳当涂说,这是应该明鉴的。
地方史志 丹阳地区 当涂说 楚国早期
徐少华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桂林
中文
140-145
2010-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