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末以来大区范围的交错与分离--以“西南”为考察中心

本文以西南大区为考察中心,论述民国时期西南与华中、华南在大区范围认识上从早期交错到逐步分离的变化过程,希图为学界开展的区域史、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供另一种思路。本文认为,西南与华中、华南原本是四隅分区和流域分区两种区域认识的产物。华北、华中、华南将我国“内地”划分为三大条状板块,显系基于三大流域东西向联系的区域表达,体现出以自然地势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在大区区划认识上,导致了两点变化:首先,西南、华中、华南由过去在不同分区认识下出现的大区概念,演变为时常并行使用的区域概念;其次,在并行使用状态下,西南与华中、华南空间范围界定呈现出明显的分离之势。一般认识上,属于华中的湖南,华南的广东、广西,已不再归人西南范围;同时,西南的四川也基本脱离华中区,而云南、贵州也很少再纳人华南区。这为我国现代大区的界定和认识莫定了重要基础。

清末时期 地方史志 地理格局

张轲风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国内会议

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桂林

中文

160-170

2010-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