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青海商业及城镇的发展与布局述论
民国时期,青海商业格局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承继性,仍然以农业区和邻近内地的地区比较发达,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农业区、农牧结合处和交通沿线。与临近地区商业联系日益紧密,川康、康滇、青康、青藏、康藏、青康甘间物资交流频繁,人为的限制无法改变这种趋势。民初,玉树商品即来自西藏、西宁、临潭、康定等地。青海建省,尤其是实行羊毛专卖后,政府禁止羊毛外运,青南羊毛依旧往康定出售,销往拉卜塄的羊毛也未因此而停止,经由拉卜塄外运的羊毛总量没有发生大的波动。总之,城镇的发展与分布特点基本上体现了民国时期青海仍然以农业社会自然经济为主体,近代化开始萌芽并得到初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城镇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但自然条件对城镇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意义。
地方城市经济 商业格局 空间布局 民国时期
张保见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桂林
中文
291-302
2010-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