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口-腹地研究”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略论
本文分析了1949-2000年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研究现状。1949年以后的中国经济乃是建立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古代的基础上。而港口-腹地是现代化空间进程的主要途径。它建立在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而又不同于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如果将这种时空结构固定在某一时期,并用地图和数据加以表现,用文字加以论述,说明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分布状况与区域差异,并解释这种分布状况和区域差异的成因,就是近代经济地理。因此,虽然都属于空间的考察,但“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侧重于近代经济变迁的动态过程,而“近代经济地理”侧重于变迁在空间上形成的格局,属于静态分析。如将两者都看成“近代经济地理研究”,它实际上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港口一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空间过程”的研究,对其研究进行深化和静态的地理分析便进人研究的第二阶段“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 区域差异 现代化进程
吴松弟 方书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内会议
桂林
中文
362-370
2010-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