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互动关系中的术语翻译
同一个词或术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接受不同的翻译处理.一般情况下对语义变化的研究会运用诸如语境理论之类的共时性理论来进行.但是近几年来语言学界兴起了语义演变理论.不妨通过这一理论对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翻译处理变化进行透视,以便从另一个角度获得对词语翻译的再认识.语义演变理论(semantic change theory)主要是历时性地考察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语义变化,从而寻绎出语义变化的线索和特点.而在翻译中出现的语义演变,主要指的是词语在接受语际转换过程中会因为文本中的内语境和文本外的交际语境的需要而接受语义内容上的相应调整,是从兼具语言的使用者和转换者于一身的翻译者的主体性角度出发来共时性地审视语言之间的语义变化趋向.术语翻译中需要考量翻译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两个主体零互动的关系下,术语翻译一般采用客观化(objectification)的方式;如果译者专注体现自己主观的理解,那么翻译就体现为主观化的取向(subjectification);如果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而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语义调整,那么这种翻译取向即为互主观化(intersubjectification)取向.
术语翻译 主体互动关系 语义演变理论 情景语境
刘华文
南京大学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34-40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