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经济中的高增长与低就业-货币有效就业假说与经验检验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推动作用到底如何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视角不同,意见也不一。一部分学者从实物有效就业理论的角度,认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增长,中国经济并不存在高增长与低就业的并存,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提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缓慢,因为中国的就业中存在太多的冗员,因此在经济增长中只要提高有效就业率就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在肯定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长期的角度,将就业问题纳入宏观有效需求中间来分析,对货币有效就业假说的三个命题的经验检验所得出的结论认为,从实物有效就业理论出发,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奥肯定律失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从货币的宏观总量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高增长与低就业的并存,而且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是低工资水平的就业,并导致就业增长没有能够调节收入分配,增加有效需求总量和调节有效需求结构失衡。因此,沿着这一思路,改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低就业增长并存局面的政策建议应该是,在增加就业的同时,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占GDP的比重,从而改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有效需求。当然,要说明的是,关于货币有效的就业假说,本文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没有直接的经验检验能证明这一假说的正确性,但是,这应该可以是解决经济增长对就业推动不够的一条新思路。总结起来,这一思路相较于实物有效就业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将经济增长中的就业问题同收入分配状况,进而与有效需求不足这一宏观事实逻辑一致的联系在一起,从而避免了从实物有效就业理论的单个就业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来解释宏观上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所存在的悖论。

经济增长 就业问题 货币有效就业假说 实物有效就业理论

尹碧波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国内会议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4次年会

北京

中文

160-172

2010-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