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孔庙祭祀乐器的管理与利用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占地两万两千平方米,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祀孔子的地方,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收藏有清代皇帝钦赐祭祀孔子的礼器、乐器,皇帝亲笔题字雕龙匾额以及竖立在院内的元、明、清三代进士提名碑,十三经碑刻,明、清两代皇帝御笔石碑碑亭等珍贵文物.在这些文物中,属祭祀用的古代乐器最为独特,它不仅是皇帝祭祀孔子大典乐舞演奏中不可缺少的古代传统乐器,而且在众多古董宝藏中,它以庙宇文物的形式展示给世人,比较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礼乐制度.本文仅针对馆藏文物中祭祀乐器的管理与利用,指出通过对孔庙现存古代乐器的研究、宣传和展示,一方面可以重新评估它们在现实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对庙宇文物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从尊重历史更好地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再现当年庙宇的某些祭祀场景,对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增加文物保护经费,减轻财政负担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博物馆 祭祀乐器 文物管理 资源利用
韩英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85-190
2010-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