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8一1991年是对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改革阶段,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膨胀,虽然采用的主要是行政手段和计划调控,但逐步引人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1992年至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以直接的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政府投资等直接手段,财政、货币政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运行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逐渐实施了真正的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货币政策,并将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宏观调控体系,即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财政、货币政策将与产业、贸易、收人分配、土地、节能环保政策密切配合,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将呈现良性互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缺陷,也要防范其可能引发的经济大波动,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的市场经济,必须深刻明确这一点,而且还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
中国经济史 宏观经济政策 历史演变 改革开放时期
钟瑛
当代中国研究所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48-256
2010-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