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有企业存在双重效率损失吗?--与刘瑞明、石磊商榷

本文介绍自从1992年以后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并决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经历1997年开始实行的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政策和国有企业负担政策性的剥离,特别是实行了以“抓大放小”为内容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组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国国有企业的整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新型国有企业”(简称“新国企”)成为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巨无霸”。因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困扰我们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技术落后、亏损严重,甚至资不抵债的现象已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本文认为“刘文”对“软预算约束的成因与后果”的分析,完全沉溺于传统体制下的语境,所引用的软预算约束文献,并不能说明只有国有企业存在软预算约束,也不能说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软预算约束。“刘文”选取1985年至20(”年中国内地29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国有企业拖累民营经济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逻辑加以检验。认为“刘文”的实证检验分析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使用的数据较旧。二是选取的代理变量不科学。

国有企业 战略规划 市场竞争 软预算约束 面板数据

洪功翔

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模式”——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8次年会

昆明

中文

361-365

2010-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