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面临的问题与基于沉积成因的地质表征方法
随着我国已开发老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储层研究的核心发生了一定的转移,研究重点从优质储层的评价转向影响油藏注采矛盾的层内与平面储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研究的重点从传统的非均质参数评价转向储层构型研究,即针对不同沉积成因来研究砂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几何形态及其内部隔夹层的展布特征;而平面非均质的研究则依据储层规模、沉积成因及特点尤其是岩性特征与其厚度的差异来选择合理的表征参数,并进行成因统计与定量编图.构成了”微相导向、相序指导、成因量化、平剖结合”的储层表征新方法,以便于更好地体现储层表征的功能与作用,即识别不同储集体(对开发而言就小层或砂体)自身的成因特征与分布规律并起到解决油田开发矛盾的作用,科学地进行成因分类并最大限度地逼近地质的真实,预测地下油气的分布规律并为其高效开发提供可靠的系统指导.
油田开发 储层构型 地质表征 沉积成因
于兴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26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