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特低渗裂缝性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对开发效果控制作用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在岩心储层研究及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动静结合确定了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的有效储层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储层划分为四类:Ⅰ类最好,Ⅳ类最差.对比四次加密试验井,储层评价效果好,储层的厚度的预测误差率在5%以内,储层类型符合率80%.统计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下乌尔禾组天然裂缝以构造高角度缝为主,人工裂缝以压裂羽状缝为主,各类裂缝多为闭合缝.结合开发动态资料研究认为,储层发育优势区控制了油井高产区,油层储层条件越好,初期产能越高;裂缝的存在导致注入水优先沿裂缝突进,使油井出现裂缝水窜、见水不见效等开发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油水井的驱替通道、储层及裂缝发育情况导致油井不同见效情况.在静动态研究基础上实施的四次加密试验井90%以上的井达到预期设计产能.

油田 特低渗裂缝性砾岩 油藏储层特征 资源开发

徐怀民 阴国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 上海 20012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术研讨会暨博士生论坛

北京

中文

161-166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