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系统修复水稻田面源污染的试验研究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一直是人们极为关注的一种环境污染现象,也是一直试图通过有效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并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研究人工湿地控制水稻田面源污染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与酸性状态相比,人工湿地在碱性状态更利于净化氮.磷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吸附和沉淀反应,而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主要通过配位体交换被吸附到AL3+、Fe3+的表面;人工湿地植物如芦苇、茭白、美人蕉、野水芋等植物净化水质的能力较强.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都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对水稻田排出的水质有一定修复作用.
水稻田 面源污染 人工湿地 水环境修复
方荣杰 谭茂兰 李新建 吴昌智 粟世华
桂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广西桂林541105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418-423
201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