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文化原真性研究--以岜沙苗族旅游社区为例
本文分析了关于原真性理论以及研究的缘起和岜沙概况及旅游发展历程。总结了摄影家、学者、媒体旅游局、游客、村民等各利益相关者对岜沙文化原真性的多重年造。总体而言,岜沙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族群文化和传统没有在旅游发展影响下迅速瓦解。岜沙的传统得以保持的重要原因是:当地一直以来的贫困使得很多人没有参与旅游的起步资金;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很低,商业意识薄弱;收入来源的单一及旅游低收益使得农耕依旧是大部分村民维持生计的最重要渠道;外出打工归来者因无其他就业机会而加入表演队,表演队对其服饰的硬性规定客观上促使其形象外观更符合传统。研究发现:文化原真性的逻辑起点往往来源于专家学者。岜沙文化传播首先依赖于学者和文化摄影者的关注,其作品经由媒体传播,使对目的地感兴趣的目标人群—游客和普通大众(潜在游客)对他者文化的原真性有了认知。作为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局为到来的游客提供了“舞台化”的文化展示。但游客对原真性的体验取决于游客类型及其不同标准体系。大部分游客体验到岜沙文化之后,认为该文化具备原真性。随着目的地旅游发展的推进,目的地社区居民这一主体开始对自身文化的原真性有所认知,其原真性的判定标准不随媒体的创造、政府的舞台展演、游客的多元解读而确立,而是基于对自身原有的和真实的文化的认知予以评判。
民族文化 原真性理论 旅游资源
孙九霞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国内会议
贵州台江
中文
150-157
201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