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成为”原生态”:从洞经音乐到侬人古乐

本文通过原生态概念及问题的提出,分析了马洒洞经音乐的嬗变,总结了“原生态”侬人古乐中的非原生态因素。通过上述对马洒洞经音乐以及马洒村成为原生态的过程的描述,笔者注意到,马洒洞经音乐的“原生态”化过程,是地方精英共同努力建构的体现。如何理解被建构成为“原生态”文化的马洒侬人古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如果能较全面地认识马洒洞经音乐成为“原生态”文化这一现象,则是本文对全面认识当前关于原生态文化的诸多现象所作出的一点点贡献。因此,作为简单的总结,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所谓原生态,是人们加在文化对象身上的标签,作为原生态文化的主体—物(文化本身)并没有发言权,是不是原生态并非由文化自身决定,而是由人类自身依据特殊的需要而决定的一种文化符号;判断一种原生态文化,不仅仅要看它的名称,它的外表是否“原生态”,更要注意这种文化是否依其原来的形貌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长河中保持不变;虽然学术界对于何为原生态,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原生态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真正的“原生态”文化是不存在的,也有的学者强调原生态文化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洞经音乐 侬人古乐 民族文化 原生态理论

罗彩娟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国内会议

第九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首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

贵州台江

中文

185-196

201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