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芦笙文化传承与保护探讨--以凯里市新光村为例
本文以凯里市新光村芦笙制作技艺为例,探讨苗族芦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介绍新光村的自然环境,芦笙文化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分析了芦笙制作技艺艰难的传承,新光村芦笙制作的特点和新光村制作芦笙的种类及传播,总结了芦笙制作技艺濒危的成因。提出了芦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收集、整理、研究新光芦笙的传统制作技艺,保护身怀绝技的老龄芦笙制作工匠,为他们建立工艺档案,包括音像数据档案,发挥他们传授技艺的作用,培养年青一代掌握传统技艺的人才,保护完整的苗族芦笙民间制作工艺,拒绝现代化、工业化的制作方法;在新光建立完整的植物性原材料基地,加强新光的芦笙用竹和杉树的栽培管理,确保原材料的本地供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确保响铜的供应;扶助新光芦笙文化发展协会的活动,举办新光芦笙文化村网站,宣传新光芦笙制作技艺,为芦笙工匠的产品开拓市场;在新光村建设芦笙博物馆,搜集黔东南一代的芦笙实物和工具,以实物方式保存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逐步对芦笙博物馆扩容,搜集有关芦笙历史文化的音像、文字、图片资料,收藏我国各民族的芦笙实物,全方位以实物方式展现苗族芦笙传统制作技艺,展现苗族芦笙文化,达到保护、弘扬传统的目的。
芦笙制作技艺 文化传承 民族特色 苗族
李性苑
凯里学院
国内会议
贵州台江
中文
384-391
201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