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史料所见川滇藏古道西藏境内路线考--附《西藏程站考》校释
川滇藏古道由来已久,但其早期历史早已湮没无闻,现在所知道路皆清代以来志书所载。通过比对,可以发现《西藏图考》、《西藏志》及刘赞廷所著各县志书所叙路线、程站皆大同小异,这表明在清末民初时期川滇藏道路已经有了固定的线路并在沿线建立有驿站。 那么,因唐宋以来以茶马互市为主的贸易交流而形成的川滇藏古道与清末民初志书所载线路是否相同呢? 从刘赞廷所著《察隅县图志》所载程凤翔致赵尔丰禀函可知,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初,程凤翔从盐井(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经左贡(左贡县田妥镇)、桑昂曲宗(察隅县古玉乡)进入察隅县(察隅县下察隅镇)所经路线即为当地土民常走小道,惟每日程站不定,途中亦无固定休憩之所。为长久经略边陲计,程凤翔将沿途所经道路重新划定程站、里数,建立行台,以便官民往来及支应乌拉、脚价等。下察隅一带在清末纳入中央政府正式统辖,其建置、管理等种种举措在当地均属初创。 这个实例使人们可据以推测:古代官道大多是以当地原有小道为基础扩建而成的。与原来道路相比,官道不仅较为宽阔易行,且沿途建有驿站,设有驿吏,并供给柴草、夫役,更换驿马等。因此,本文所述川滇藏古道也应是在沿途原有道路上拓成的官道,由此表明,川滇藏古道在清代以前早已存在。但由于史料记载的缺乏,使人们无法确知古道的兴废史。或许,随着围绕古道进行的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大批与古道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将逐步被发现并确认,这些遗存将帮助人们了解在这条延续了上千年的古道上所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的蛛丝马迹,并使人们大致窥视到这些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历史古道 地理线路 史料整理 文化遗存
陈祖军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国内会议
云南普洱
中文
249-257
2010-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