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记忆的发生机制
神经系统的记忆代表功能的获得,伴随蛋白合成和表达的增强。与之相比,心脏记忆在某种程度上使心脏回归胚胎时期的某种状态,上述改变不伴有额外蛋白合成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短时程心脏记忆时,随着起搏引起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张力的改变,局部合成和释放Ang-Ⅱ增加,Ito电流通道蛋白从细胞膜表面向细胞内转移;长时程心脏记忆时,至少一种转录因子-CREB减少,Ito电流降低,L型钙通道的通道动力学发生改变。进一步需要深入了解Ikr和连接蛋白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Surawicz诙谐地将心脏记忆描述成逐渐遗忘的过程,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或者心脏记忆是回归胚胎时期的心室复极模式,是对胚胎时期心脏信号转导和电生理特性的一种记忆?目前,心脏记忆相关的一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而其发生的过程却是清晰的,众多研究已经得出很多可靠的结论。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加了解这一简单现象背后的复杂机制,其有助于了解疾病侵袭心脏之初,机体如何应对侵袭和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控。
心律失常 心脏记忆 发病机制 血管紧张素-Ⅱ
陈琪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36-44
2010-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