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房颤抗凝治疗现状,其次分析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局限性、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与基因组学的关系,然后分析了胺碘酮与华法林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临床上为减少房颤患者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通常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个体间用药剂量差距悬殊。确定不同个体间华法林服药剂量对避免因治疗导致的严重出血副作用极为重要。CYP2C9和VKOR基因多态性、华法林的药代及药效动力学改变,是华法林用药个体差异明的重要原因。胺碘酮在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应用最广,因此,临床常与华法林合用。但胺碘酮在与华法林合用时,通过抑制CYP2C9减慢华法林的代谢,致药物蓄积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使华法林的剂量更难把握。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药物基因学以及与胺碘酮合用时,不同CYP2C9基因型患者药物基因组学特点,有助于合理解释临床抗凝治疗及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试图通过测定不同个体基因组学来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其结果如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证实。
心房颤动 抗凝药物 基因组学 临床应用
杨杰孚 吕游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573-576
2010-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