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肠微生态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部和肠道菌群的含量与构成情况,从微生态角度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 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4组.收集各组大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粪便样本,进行肺部和肠道菌群主要微生物种类与含量检测,分析肺病、肠病、肺肠合病之肺部和肠道微生态基本特征.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呈显著性差异(P<0.01);肠病组大鼠的肺部菌群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肺肠合病状态下,大鼠肺部菌群与肺病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肠道菌群与肠病组比较亦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肺病状态下可导致肠道菌群变化,肠病也可影响肺部菌群的变化,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部分微生态学实验依据.
肺疾病 肠道菌群 微生态变化
郑旭锐 杨宇 郑秀丽 周新颖 丁维俊 刘旺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610075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56-358
2010-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