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加密探测资料解析20090603商丘强飑线形成机理和可预警性
利用郑州、商丘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全省逐分钟自动站等加密探测资料,对2009年6月3日发生在商丘地区强飑线形成机理和可预警性进行分析发现:低涡后部横槽携带冷空气沿NW气流下滑和东北扩散南下的冷空气与低层暖湿空气在商丘汇聚,在低层辐合线触发下,位于辐合中心的商丘爆发强飑线;地面风速风向辐合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产生边界辐合线,初始对流回波沿边界辐合线发展加强并形成超级单体强风暴;在开封与商丘之间的露点锋(干线)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晴空边界辐合线触发新生对流发展加强,并与超级单体强风暴汇合成强飑线迅速东南移影响商丘地区;雷暴大风前商丘大片超折射回波预示该处大气层结有干暖盖存在,有利不稳定能量积聚,为飑线移到商丘爆发更为激烈的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强飑线回波带上的超级单体风暴和后来发展形成的弓形回波是造成商丘地区强飑线的关键;强飑线过境使气压迅速上升、风向突变、风速增大,雷暴大风发生在辐合线后侧,辐合线后侧具有典型的雷暴高压、中尺度低温中心、风场辐散等特征,此次过程造成宁陵、夏邑和永城等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瞬时风速分别为28.6 m·s-1、29.5 m·s 1和29.1m· s-1。 影响商丘地区的强飑线对流回波带中的超级单体风暴具有前侧入流槽口、阵风锋、雷暴出流边界、中气旋、辐合系统等特征;位于弓形回波顶端的夏邑出现了29.5 m·s-1的大风;径向速度场上有中气旋、中层径向速度辐合MARC、低层大风区、辐合系统等;对应谱宽有大值区,说明对流扰动明显.这次强飑线产生的雷暴大风主要是超级单体风暴和弓形回波后侧的强下沉气流达到地面时产生辐散,直接造成地面直线大风,以及阵风锋过境而导致地面大风的;雷暴大风的预警条件:(1)强回波核逐渐下降;(2)中层径向速度辐合MARC;(3)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大风区);(4)弓形回波;(5)超单风暴中后侧下沉气流区(RFD)前部与阵风锋之间是地面大风常发生地等,在本次过程中都得到体现,可见现代加密探测资料对雷暴大风具有一定的可预警性.
强飑线 过程分析 形成机理 可预警性 加密探测资料
牛淑贞 张一平 席世平 刘伟 粱俊平 乔春贵
河南省气象台,郑州 450003 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台,濮阳 457001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29-140
2010-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