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天津地区两次寒潮过程的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 1 °×1°的6h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3月3—5日以及2008年12月3-5日天津市出现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及动力学诊断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其过程来掌握寒潮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今后准确的预报寒潮过程及所带来的恶劣天气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均来自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并以西北路径进入我国,冷高压南下的形式是整体向东移动,为典型的西北路径寒潮形势,并且都带来了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天气.寒潮前期都出现了温度的异常增暖,这也是寒潮暴发的征兆.但寒潮暴发的流场形势不同,分别是低槽东移型和小槽发展型;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的配置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对应着不同的天气,因此也带来了不一样的雨雪、大风及降温.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给出了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分析思路.

寒潮过程 过程分析 大气环流 物理量场

何群英 王亚男

天津市气象台,天津 300074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交流会

济南

中文

384-390

2010-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