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食性白蚁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与资源
以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和一种海南象白蚁Nasutitermes sp.分别作为低等木食性白蚁和高等木食性白蚁的代表,研究了木食性白蚁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基因资源.基于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在黑胸散白蚁肠道内共生细菌的主要类群为螺旋体、Elusimicriobia、厚壁菌、变形菌等,其中螺旋体是最大的类群,占细菌克隆总数的47%;而共生古菌均为甲烷短杆菌。在象白蚁Nasutitermes sp.肠道内共生细菌的主要类群为螺旋体、纤维杆菌、拟杆菌等,其中螺旋体占细菌克隆总数的65%;而共生.古菌种类较多,有产甲烷的甲烷短杆菌、甲烷微菌和Methanoplasmatales,以及非甲烷菌,泉古菌。在黑胸散白蚁肠道内还有6-8种共生鞭毛虫。模拟黑胸散白蚁肠道的生理条件,在好氧与厌氧条件下用不同的培养基分别分离到113株和65株细菌,这些细菌分属于20多个不同的细菌属。其中分离到最多的细菌为芽抱杆菌,其次为肠杆菌、乳球菌、链霉菌等。肠杆菌科的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和约克氏菌均具有分解尿酸的活性,在白蚁体内可以促进氮源的重新利用。芽抱杆菌和链霉菌可以水解部分纤维素类物质如梭甲基纤维素。象白蚁Nasutitermes sp.肠道有相对复杂的分区,每个区段pH,氢氧分压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均不同,根据肠道不同区段生理条件分别设计培养基,在好氧与厌氧条件下从中分离到500余株的好氧、兼性厌氧和厌氧菌,分离菌种类在肠道不同区段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厌氧条件下,从象白蚁Nasutitermes sp.分离到的优势菌为乳球菌、纤维单胞菌、梭菌等。从象白蚁肠道内还分离出了能有效降解纤维素的一个混合菌系。此外,在从两种白蚁肠道内分离到的细菌中有十多个细菌为可能的新种,部分新菌的菌种鉴定工作已经完成并发表。
木食性白蚁 肠道内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木质纤维素降解 酶基因资源
杨红
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 武汉 430079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8-38
2014-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