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对红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的限制可能是导致结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Illumina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一种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花)对红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高通量结果显示,平均每个样品得到了28、378条高质量的16S rRNA基因序列。经过42天微宇宙培养后,添加不同浓度花(5、30、70mg.kg-1)的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P<0.05)低于不添加花的对照处理,而且其降低的程度随着花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加剧。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A)以及三种非参数多元统计分析(ANOSIM,adonis,MRPP)结果显示,添加花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不添加花的对照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花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门/纲(Phylum/Class)的微生物学分类水平上,花显著抑制了七个优势微生物菌群(Chloroflexi、AD3、WPS-2、GALS、Alph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Deltaproteobacteria)以及一个非优势菌群(Crenarchaeota)的相对丰度;在目(Order)的微生物学分类水平上,花显著抑制了12个主要的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表明在比较高和比较低的微生物学分类水平上,花均影响了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尽管花添加使得红壤中一些微生物菌群(三个门,九个目)得到了富集,但是花并没有出现降解,这说明富集的微生物可能是对花具有抗性的微生物,其在原位条件下不一定发挥了花降解作用。本研究从微生物群落的水平上阐明了花对红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多环芳烃污染红壤的生态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土壤污染 红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多环芳烃
任改弟 滕应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93-94
2014-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