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硒矿区硒还原菌的多样性及代表性菌株的还原特性
从湖北恩施硒矿区分离纯化得到66株Se(IV)还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确定这些菌分布于3个门(Actinobacteria, 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18个属。硒还原细菌的种类和抗性均与环境密切相关,土样中的硒/铬含量越低,则硒还原细菌的种类越丰富;细菌对Se(N)的耐受性与土壤中的可溶性Se含量和可交换态Se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选择其中3株高效Se(N)还原菌,对其生长还原特性和产纳米硒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节杆菌(Arthrobacter sp.)ES1-15、芽胞杆菌(Bacillus sp.)ES2-45和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ES3-20均在胞外产生大量的单质纳米硒颗粒,同时在胞内也观察到纳米硒颗粒的存在。节杆菌ES1-15和芽胞杆菌ES2-45所产纳米硒颗粒的直径为100-200nm,而伯克氏菌ES3-20所产纳米硒颗粒在胞外可达到300nm。伯克氏菌ES3-20可在30h内将1.0mM Se(N)完全还原,但另外2株菌只能还原其中一部分。体外还原试验发现芽胞杆菌ES2-45的膜蛋白提取物与伯克氏菌ES3-20的细胞质提取物均可在体外还原Se(N)。这些结果预示这3株菌可能具有不同的Se(W)还原机制。
硒还原细菌 生物多样性 还原特性 分离纯化
姚蓉 王丹 王革娇 郑世学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86-186
2014-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