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采用田间试验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无锡阳山水蜜桃枝枯病(Phomop-sis amygdali)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枯病在常见桃树品种中均能发病,品种之间发病差异较大,柳条白凤自然发病率高达80%左右,湖景蜜露为60%左右;树木下部的发病率高于上部的发病率.病害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上旬;该病害可以通过菌丝在室内(常温)、田间病枝、土壤表层和土壤耕作层病残体上越冬;3月初平均气温达到10~15℃时病斑部位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孢子捕捉结果显示,分生孢子从3月下旬开始释放,释放高峰期为3月下旬到5月上旬,释放过程后期观察到分生孢子器空腔,同时,发现分生孢子释放与气温、降水量有关,雨后孢子释放数量明显增加.连续两年的6月下旬在田间一年生病枝上观察到新形成分生孢子器,并且有孢子释放的过程,因此,该病害可能有再侵染现象.

桃枝枯病 发生规律 再侵染现象 孢子捕捉

戴慧俊 纪兆林 张天枢 金唯新 童蕴慧 徐敬友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扬州 225009 无锡市阳山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无锡 214155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98-104

2014-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