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年面部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24例临床分析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发生于青年人面部的脂溢性角化病并不少见,临床容易误诊。笔者统计的24例病人中,22例误诊为扁平疣,误诊率为91.67%。 本病与扁平疣的区别,前者除了具有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外,其临床表现也有一定特点:①扁平丘疹大小、形态均匀对称。②常伴有皮赘,本资料中24例患者,有15例并发皮赘,占62.50%。③无扁平疣自身接种现象。 本病与黑色丘疹性皮病区别:黑色丘疹性皮病常见于黑人,以7岁至青春期最为常见,成人发病者较少见,在黑人中的发病率高达30%-40%,女性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皮损为圆形针头至绿豆大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触之柔软,形如扁平庆汹孔发于面部,个别患者发于颈部、胸部,平均每个患者有30-50个皮疹。皮损组织病理与脂溢性角化病表现相似。高天文等认为,黑色丘疹性皮病是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差别仅在于其发病年龄较早,但国内也有学者认为黑色丘疹性皮病应为独立胜疾病。 总之,青年面部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主要影响患者的容貌,是较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临床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面部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 病理机制 临床诊断 青年患者

宋业强 王玉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济南 25001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济南 250011

国内会议

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学术年会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

重庆

中文

73-73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