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云南大关上坝村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

本文在云南大关县天星镇上坝村滑坡应急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该滑坡整体呈舌型状,横向最宽230m,纵向最长380m,滑体平均厚度约6m,滑体方量约52.44×104m3,整个滑坡体可分为整体下滑区与牵引拉裂区.(1)整体下滑区:长120m、宽80rn,在下滑区后缘形成长60m、高7.5m的陡坎,陡坎产状92°∠68°,滑体在下滑过程中的右侧表现出明显的抛洒与堆积作用;(2)牵引拉裂区:总体上呈粪箕状,上窄下宽,上横宽30余米,下横宽60余米,纵长70余米.拉裂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坡体上形成高低错落的拉裂陡坎以及在坡体的左侧形成了拉裂凹槽,凹槽走向68°,纵长20m、横宽3~10m,深0.5~3m,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降雨的作用下,凹槽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长、加宽与加深.”双沟同源”地质构造与负地形地貌,为该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受彝良地震的影响,斜坡出现的拉张裂缝为降雨的入渗提供了天然的”地下通道”;持续的降雨入渗,软化了斜坡结构面,斜坡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自身重量增加,下滑分力增大,造成了本次滑坡的发生.

滑坡灾害 地质特征 构造演化 变形机理

张杰 李世凯 张令泽 晏祥省 张红兵 肖华宗 杨帆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昆明 650216;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430074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昆明 650216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太原

中文

432-438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