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为外源性诱发性动物模型,该造模方法简廉、省时省力,但外源性刺激不能反映人体子宫肌瘤自发性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国外采取Eker鼠自发性子宫肌瘤模型,较之外源性诱导法更接近于人体的发病机制,但Eker鼠为体内Tsc2基因缺陷而发病,不能完全反映人体子宫肌瘤多样性的发病机理:采用ELT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子宫肌瘤移植瘤,较Eker鼠自发性模型成功率高,但ELT细胞系缺乏推广力,不能满足现代肿瘤模型的需求;采用裸鼠、SCID鼠、NOD/SCID鼠等进行移植性肿瘤模型较自发性模型,能更准确反映人体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在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活体内代谢等方面更贴近人类本身。但该方法较复杂,尚未推广,复制成功率未见报道。适用于子宫肌瘤动物实验研究的既省时省力又接近人体发病特点的模型还需继续完善。
子宫肌瘤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生物学特性
曾玉燕 李坤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国内会议
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妇科学术大会暨中医妇科治疗疑难病证经验研讨会
太原
中文
615-617
201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