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优化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

为寻求合理的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通过设置4种灌水量水平(0.8E、1.0E、1.2E和1.4E)和2种灌水矿化度(2、3g/L),研究灌溉制度对土壤盐分动态和冬小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盐分均呈表聚累积特征;冬小麦收获后,矿化度2 g/L且灌水量小于1.2E和矿化度3g/L且微咸水灌水量小于等于1.2E时,表层0~20cm土壤有次生盐溃化的危险.矿化度3g/L、灌水量1.4E时,冬小麦收获后表层0~20cm土壤属于轻度盐渍化土壤.灌水量为1.0~1.2E时,2种矿化度的微咸水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封丘地区微咸水灌溉制度以矿化度2g/L、灌水量为1.2E为宜.

冬小麦 微咸水灌溉制度 蒸发皿 水面蒸发量 土壤盐分 水分利用效率

王相平 杨劲松 余世鹏 刘广明 姚荣江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东台滩涂研究院,江苏 东台 224200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国内会议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

河南新乡

中文

6-10

2014-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