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西湿陷性黄土研究新进展

通过建立太原工程地质资源数据库,吕梁机场高压力下黄土湿陷性研究,晋中盆地大型黄土浸水试验,山西省地方标准《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规范》的编制,山西省对本区域黄土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以最大湿陷量为主线的地基设计思想己经落后于黄土的认识和研究水平。以全部或部分湿陷性土层的饱和浸水湿陷量衡量场地和地基的优劣并采取对策的思想往往夸大了湿陷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危害,尤其是随着建筑规模的几何级增长速度,对于过去缺乏数据的地区和深厚黄土往往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近十年来,人们己把注意力投向湿陷差的控制和不同深度增湿造成的湿陷可能性上。 强调以地基处理为主(治本)的提法,在大厚度黄土地区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而把信息化防水、结构处理作为主要措施,应在今后的研究中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场地向台源转移,过去的一些试验已显不足,而黄土所处地区域的特殊性,诸如干早缺水影响场地试验的的可操作性,探索新的试验方法或改变浸水试验相关条件也成为摆在面前的问题。 作为国家标准,黄土规范在涉及道桥、水工、边坡、地铁等当前占建设规模比例较大部分的专业,震陷、基质吸力等黄土土力学热点问题上内容较少,一定程度上未体现出它应有的地位。 要完善山西湿陷性黄土分区图,增加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概念,对大厚度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及剩余湿陷量要求进行规定。突出地域性,结合近年来山西湿陷性黄土研究新成果,对黄土探井深度及数量要求,土工试验压力范围,增湿施工条件及方法,区域β0取值,围箍法处理既有建筑加固做出了规定。

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技术标准 地基处理

胡孟卿 李永伟

山西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

呼和浩特

中文

105-114

2014-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