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都某深基坑支护设计与节能环保相结合理念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上土地资源已极其有限,建筑空间拥挤和城市绿地减少,导致中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基坑周边环境也越发复杂.传统的基坑支护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其作用主要在于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很少有考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社会效应.以成都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除满足基坑支护工程最基本的功能外,还重点融入了节能环保方面的理念。 由于七条铁路线经过该项目用地红线外约18m处,且铁路路基对变形要求敏感,首先应保证基坑周边环境安全,临铁路侧设计为抗滑桩。 因该项目基坑深度为7.0m~17.0m,且自然地面与地下室顶板的高差约3.0m~6.0m,为使基坑护壁施工完成后不至在建筑物外侧形成永久结构屏障,遮挡建筑底层光线,而影响采光效果及建设单位对房屋的销售,并且考虑了建设项目总平面道路、绿化等的布置。因此,选择将内排桩顶标高置于地下室顶板标高处。 将内排桩与外排抗滑桩之间约15m宽、高差约3-6m部分采取自然放坡,使坡面自身保持稳定。但由于其填土较厚,为防止坡面土体长期受雨水冲刷而出现水土流失或局部溜滑现象发生,考虑在坡面设置纵横间距2.5m×3.0m格构梁,格构梁上端与抗滑桩可靠连接,在坡面的格构梁交叉点成梅花形布置钢筋土钉,用以固定格构梁,并在抗滑桩外侧、坡面与内排桩交接处设置800mm×700mm可防渗漏的截、排水沟,再在格构梁间种植大量乔木、灌木。如此设计不仅有效防止坡面的水土流失或溜滑,同时也开阔了视野、美化了环境,更利于隔声降噪,从而营造了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在该基坑支护初设阶段,由建设单位组织多家设计单位进行了方案比选,其他单位采用的是内支撑或斜撑的支护方式,而本方案因上述优点获得在场专家及建设单位的一直好评,最终被建设单位选用。本方案有效的避免了采用内支撑或斜撑等基坑支护形式所带来的土方开挖难度大及地下结构渗漏隐患,从而缩短了基坑工程施工工期,节约了工程直接成本约200余万元。
高层建筑 深基坑支护 方案设计 节能环保理念
吴志坚 明升 李洪
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52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307-309
2014-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