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饮水安全的雨水收集系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针对雨水收集系统水质时空变化研究薄弱问题,基于修建的人工集雨系统,通过对雨水收集过程、不同集流面集流过程以及不同材质水窖贮存过程中典型水体水质指标CoDMn、浊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次降雨过程中,各种污染物浓度随降雨持续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部分污染物浓度可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在集流面底部应设置简单的装置去除前5min的初期降雨.集流面径流水质受人为影响较大,在集流面上的人类活动越频繁水质越差.经过集流面的雨水进入水窖,贮存40d以后,检测分析的各种污染物含量基本能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塑性固化土水窖和干性固化土水窖净化污染物能力大于固化土砌块水窖和水泥砂浆水窖,贮存初期污染物浓度越高,窖水水体得到自净所需时间越长,应加强集流面管理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在初期.

雨水收集系统 水质评价 时空变化规律 饮水安全

白先发 高建恩 许秀泉 李兴华 李娟 刘丽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物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物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物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

国内会议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78-87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