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及邻区史前地震研究进展

历史地震可靠性检验分析显示,安徽省及邻区Ms5及以上地震完整记录起自1336年,这以前地震记载大部分丢失.近年来,地震和考古部门利用大规模考古和工程开挖契机,编录识别分析了晚第四纪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以来构造变形遗迹.结果表明,在皖西南的西周—春秋期和皖北大汶口晚期及豫南东周期文化层中分别发现史前地震遗迹.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地区段落,自晚更新世以来曾发生数次以斜向平移逆冲为主要方式的快速变形事件,后者得到微观研究方面的证实.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震史料记载的局限,并丰富了考古和史前地震乃至地震预测的研究方法.

史前地震 遗迹考古 事件识别 预测预报

姚大全 宫希成 沈小七 吴卫红 郑海刚 陈安国 杨源源

安徽省地震局 合肥 23003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合肥 230001

国内会议

2013年安徽省及邻区构造与成矿学术研讨会

合肥

中文

368-377

2013-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