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东端早-中侏罗世地层对构造事件的指示
本文通过对安徽桐城挂车河、宿松河塌下-中侏罗统剖面岩石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和碎屑组分的分析,揭示了燕山早期大别山隆升和侵蚀的演化历史;并结合构造变形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区域动力学背景.结果显示,两地在早-中侏罗世时期分别为扇三角洲—半深湖和河道—河泛平原沉积,物源都来自北部的大别山.又因为挂车河剖面富含大别山变质碎屑颗粒,而河塌剖面相对缺少,由此提出大别山带南部在早-中侏罗世时期,东南部比西南部隆升较高;而相比大别山北麓的砾石和碎屑组成,则认为大别山北部隆升剥蚀更快,且剧烈.两剖面碰撞造山—火山岛弧和再旋回造山带大洋物质的物源,指示由北向南海沟—岛弧和盆地的构造格局.依据两地断层面和擦痕产状进行古应力分析,显示研究区晚侏罗世受到了燕山主幕近南北向的挤压应力.桐城挂车河的另一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可能表明该时期大别山东南部地区已受古太平洋构造的改造.
侏罗纪 沉积环境 构造事件 演化规律
冯启 宋传中 张妍 由夏冰 阮小军 解小龙 王垚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618-630
2013-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