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本文通过黄河三角洲湿地草甸群落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探讨了植被保护策略.根据物种的重要值和群落外貌特征,研究区的草甸植被共分为42个群落类型.其中达乌里黄耆(Astragalus dahuricus)群落和罗布麻+芦苇(Apocynum venetum+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最高,而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群落的最低.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但是地上生物量很低.相关分析表明,总体来说无论是群落总体还是各个群落类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对群落总体来说,群落覆盖度与生产力正相关,覆盖度越大,生产力越高,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冗余种”假说.黄河三角洲的植物群落生产力与中国其他区域的草甸相比较高,应该加强对该地区植被的保护力度,更加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
草甸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资源保护
杜宁 刘月良 朱书玉 王伟华 郭卫华 葛秀丽 谭向峰 王炜 王仁卿 蔡云飞 王越 王成栋 卢鹏林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济南 250100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营 257091 山东大学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济南 250100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济南 2501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41-251
2010-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