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木(竹)框架结构体系在应对灾害的民宅建筑设计中的发展式运用--带减震节点的经济型、装配式抗震木(竹)结构民宅设计

本文阐述一种以”木(竹)框架消能节点”发明专利为技术支撑的工业化、装配式的技术在其保温、隔热、隔音和防火方面的特点,旨在建造经济实用型的抗震木(竹)结构民宅,以适应中国灾后重建工作中所要求的环保、高质、高效、快速的建设要求。研究表明,作为现行的木结构框架结构体系房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暂时还没有能够满足所有大跨度的建筑结构要求,但是,带消能减震节点的木框架结构体系所建成的居民房屋,可以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所要求的性能目标,且1、可以采用工业化、装配式技术;2、只需施工现场干作业、环境污染小:3、只需少量工人、劳动强度小、无需专门的装配技术;4、施工工具简单、装配容易;5、建筑材料廉价;6、材料资源可再生等优点,适合建造经济实用型的抗震木结构民宅。故木结构框架结构体系在解决受灾地区居民建筑的快速建造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及发展的可能性,并且基于此,可以发现该成果亦可以应用于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住宅的建造,并可为弘扬和发展中国的木结构框架结构体系做出巨大的贡献。

民宅建筑 木竹框架 结构设计 减震节点

汪星池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南京

中文

353-355

2010-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