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街区空间形态的风环境影响系列研究之一--皱褶率对街区自然通风的影响

本系列研究试图利用对街区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化评价的方法,即城市形态学的方法与数值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相结合,探讨街区的外部空间形态与风环境的相互关系.城市空间形态的定量化评价指标有皱褶率(Rugosity)、孔隙率(Porosity)等,本文将重点讨论皱褶率与街区风环境的分布状况的关系,为探索基于改善街区风环境的外部空间设计策略进行一点有益的尝试. 建筑的布局对街区内平均风速影响很大。较高的建筑处于迎风向的端口,会对整个街区形成较大的遮挡,造成街区内部形成较差的风环境,迎风向上建筑由低到高布局会比由高到低布局的风环境分布较好。 在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布置板式建筑街区比布置点式建筑的街区平均风速大,涡流区、风影区较少,有着更好的风环境。 街区皱褶率的改变,对街区下部平均风速的影响较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对街区上部的平均风速影响较大,平均风速和街区皱褶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街区街道剖面平均风速和街区皱褶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皱褶率越大,街道剖面平均风速平均风速越小,反之亦然。

城市街区 空间形态 风环境 皱褶率

韩干波 陈宏 辛威 肖姣 周雪帆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南京

中文

573-578

2010-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