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语图互仿的顺势和逆势

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相互模仿,在中外文艺史上形成一道亮丽风景.就其互仿效果而言,却存在非对称性态势:图像模仿语言是二者互仿的”顺势”,语言模仿图像则表现为”逆势”.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将其纳入”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语境中重新探讨,就会有新的发现:二者互仿曲非对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符号属性;语言是”实指”符号,图像是”虚指”符号;实指的所以是”强势”的,虚指的所以是”弱势”的.因此,当二者共享同一个文本,就有可能导致语言对图像的解构和驱逐,或者延宕和遗忘.由是观之,在所谓”文学图像化”的境况中,语言作为强势符号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有损自身,图像仅仅充任了工具和裁体,”图以我文”,使文学籍此得以自我放逐.

文学理论 语言艺术 图像分析 符号属性 互仿效果

赵宪章

南京大学

国内会议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435-446

2010-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