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重飞行事故剖析双座弹射救生安全高度的误区
双座弹射救生装置STZ-1、STZ-2已在部队服役,有的还随主机出口.随着国防的要求,新型的歼击-轰炸机也将装备正在研制的STZ-3救生装置.双座弹射救生装置在总体结构和性能上基本沿袭了单座弹射座椅的模式,除了为保证前、后座椅按既定程序弹射TCX弹射指令系统和保证两台座椅运动轨迹发散火箭外,其它,双座与单座相似,就连给出的安全弹射范围也基本一致.可以肯定地说,与单座同等性能的双座弹射座椅安全弹射范围不能与其同等应用.尤其是在飞行事故多发区的起飞、着陆阶段,也就是低空、超低空小速度速区.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双座弹射座椅,无论那一台座椅先弹,另外一台必须受到先弹座椅对机体扰动的影响,机体对该扰动的响应又必须作用于后弹的座椅上.这样,用同一种安全弹射范围约束和训都飞行员,形成了潜在误区.本文依据高速弹射试验机研制过程中所做的”歼教六高速弹射试验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安全弹射范围与响应参数”理论计算结果和1999年7月14日JL-8事故,用已表明:目前给定的双座弹射座椅的安全弹射范围和给飞行员的教案及守则中有一定的误区,并对双座弹射座椅安全弹射范围的界定过程从理论上提出建议.
飞机弹射救生 事故剖析 弹射安全高度
傅康平 刘选民 杨步进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西安)
国内会议
襄樊
中文
46-49
200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