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1年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根据1998~2001年长江口近海(30°45′~32°00′N,122°20′~123°E)四个航次鱼类拖网调查数据,运用群落生态学分类和排序方法,探讨了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聚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后的64个站次的48种长江口近海鱼类分属10目28科,鲈形目(Perci formes)种类最多,灯笼鱼目(Myc tophi formes)、鲈形目和鲱形目(Clupei formes)鱼类丰度共占总丰度的99.81%.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和黄鲫(Setipinna taty)为秋季优势种,银鲳(Pampus argenteus)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为春季优势种.相同季节年度间的鱼类群聚差异不显著,春季(5月)和秋季(11月)鱼类群聚有明显的季节分化.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1998~2001年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深、底层温度、底层溶解氧、表层总磷和pH值.CCA第1轴代表了底层温度驱动下的鱼类群聚季节变异,CCA第2轴代表了水深和表层总磷驱动下的空间变异.
近海鱼类 群聚结构 环境因子 时空分布
于海成 线薇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517-522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