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疆山区省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特色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我国近年来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所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为2007年10月颁布的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但这一国家标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足与缺陷.通过对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新增设了8个三级分类,即在国家二级分类中的”水田”部分,云南省进一步细分出2个三级分类,即平田和梯田;在”旱地”之内,云南省细分出4个三级分类,即平旱地、坡地、梯地和轮歇地;而在”裸地”部分,云南省进一步细分出两个三级分类,即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分析认为,云南增设8个三级分类不仅有着必要性,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需求性,符合山区省份土地利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云南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这些特色与创新将使调查成果更有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尤其在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耕地保护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土地利用 分类系统 国家标准 边疆山区
杨咙霏 杨子生 赵乔贵
昆明霏泽大地科技有限公司,昆明 650221;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昆明 650221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昆明 650221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昆明 650221;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昆明 650224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223-229
2010-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