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低山-丘陵地区城市空间的生态化路径--以重庆市南岸区城乡非建设空间布局为例

我国西南丘陵地区城市往往集中发展,容易导致开发强度过高和人群过度密集,降低宜居水平,并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侵占周边生态用地.最小费用距离反映了生态斑块克服阻力向外延伸所做的功.本研究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测算了重庆市南岸区生态源地生长的阻力值,并利用水文模型生成潜在生态流向.结合区域人口和功能重新配置,对新区采用了在生态敏感用地之外预留生态生长空间;对老城区采取人口疏解,并根据模型测算结果新增生态廊道,从而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实现城市空间的生态化和人地协调发展.针对低山-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总结了该地区生态体系构建应以”鱼骨状”为主导.

城市空间 规划设计 生态化路径 布局优化 最小费用距离

吕红亮 苏海威 谢从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国内会议

2010全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699-705

2010-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