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传媒的主观认识研究--以韩国和中国大学生群体为中心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韩国和中国大学生对编辑出版物和文化交流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的不同看法等主观认识体系.具体来讲,就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类热门话题的出版物,对了解不同文化起什么作用的问题,韩中大学生持有什么样的心理共同点和不同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而就大学生对编辑出版物和文化交流的意见进行主观性类型的结构化分析,掌握各类型的特点,并对韩国和中国大学生的心理进行主观性类型化分析. 因此,该论文根据韩中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编辑出版物和文化交流的接受和喜好,试图对他们的主观认识进行类型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韩国大学生的类型分为第一类型(谨慎选择型:n=8)、第二类型(首选包装型:n=4)、第三类型(首选形象型:n=4)、第四类型(首选视觉效果型:n=2)等,中国大学生的类型分为第一类型(谨慎选择型:n=8)、第二类型(首选包装型:n=3)、第三类型(首选形象型:n=3)、第四类型(首选视觉效果型:n=2)等. 这说明韩国大学生对出版物的煽情性持有强烈的否定意见,中国大学生则在指出韩国出版物煽情性问题的同时,还提出出版物的制作发行形态不符合多元文化时代.通过这项研究掌握了韩国和中国大学生对出版物的主观认识,并对今后韩国出版市场的结构界限和进入中国市场时需加强事前警惕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韩国出版业 中国市场 编辑出版物 文化交流 主观认识 高校学生
李完洙 林润宣 李济永 崔京实 金香珠 邢思遥
东西大学影像传媒系 关东大学中国学系 关东大学广告宣传学系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85-198
2010-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